台大心理系

回首頁 演講訊息 110.04.07(三) 14:40 陳淑欽 博士生〈六個月後重複自殺自傷行為的預測:傳統心理計量法與隨機森林分析法的比較〉
03/31/2021

110.04.07(三) 14:40 陳淑欽 博士生〈六個月後重複自殺自傷行為的預測:傳統心理計量法與隨機森林分析法的比較〉

  • 演講時間: 110年04月07日(三) 14:40
  • 演講地點: N100
  • 講者: 陳淑欽 博士生(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)
  • 演講主題: 六個月後重複自殺自傷行為的預測:傳統心理計量法與隨機森林分析法的比較

(1) 目的:Franklin,Ribeiro, Fox等人(2017)的整合分析顯示,自殺行為(suicide attempt, SA)的預測在過去五十年間並沒有太多的進展,因此,以資料為中心的分析方式似乎帶來新的契機。本研究採用兩種資料為基礎的分析方式,嘗試從臨床工作中常用的量表進行分析和選題,期待找出提高預測力的題組。

(2) 方法:研究樣本為114名因自殺自傷行為(Self-Injury behavior, SIB)至急診接受治療的個案,73.2%女性,平均年齡35.88±13.32。以貝克自殺意念量表(Beck Suicide Ideation Scale, BSS), 貝克無望感量表(Beck Hopelessness Scale, BHS), 漢米爾頓憂鬱量表-24 (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, HAMD-24), 新版自殺行為問卷(Suicide Behaviors Questionnaire-Revised, SBQ-R), 中文版悲傷的人評估表(Chinese SAD PERSONS Scale, CSPS) 與皮爾斯自殺意圖量表 (Pierce suicide intent scale, PSIS)進行評估。分析方式採傳統心理計量 (Psychometrics) 與隨機森林 (random forest) 的分析方式,以單題 (items) 為單位進行6個月內再次發生自殺自傷行為的預測分析,然後,對兩個作法的挑選題組之預測力與信度進行比較。

(3) 結果:用傳統方式挑選出來的14題題組命名為TRA-14,以隨機森林挑選出的五題題組命名為FR-5,兩個題組都有比原本量表更好的預測力 (TRA-14, AUC = 0.80, 95% CI: 0.70-0.90; RF-5, AUC = 0.84, 95%, CI: 0.75-0.93) TRA-14同時有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(cronbach’s alpha = 0.88)FR-5題目與TRA-14完全重疊,包含「是否曾想過/嘗試自殺、未來仍想傷害自己、情感疾患病史、沒有理由想未來會得到好運以及無價值感」。

(4) 討論:依據研究結果與限制,本研究從自殺風險因子及相關理論進行討論,並提出未來研究與臨床應用的建議。

回首頁 演講訊息 110.04.07(三) 14:40 陳淑欽 博士生〈六個月後重複自殺自傷行為的預測:傳統心理計量法與隨機森林分析法的比較〉